歷史:
黑線倉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俗稱中國地鼠(Chinese Hamster)。屬于哺乳綱,真獸亞綱,嚙齒目,倉鼠科,倉鼠亞科,倉鼠屬的一種動物。黑線倉鼠是我國黃河以北一些省份的優勢鼠種,蒙古、蘇聯、東歐及中亞細亞也有分布。多見于草原、半荒漠、耕地、山坡及河谷的林緣和灌木叢。是危害農業、傳播疾病的有害動物。
原產地:
中國。
性格:
成年的中國倉鼠侵略心較重,只有幼鼠較為溫馴。
標準:
黑線倉鼠無冬眠現象。它們的繁殖受季節影響,每年3~4月份開始繁殖,年產3~5胎,每胎產仔4~8只,最多可達10只。一般在8周齡時性成熟,最適應繁殖年齡是12周齡。發情周期是3~7天(平均4.5天)。發情周期可分為發情前期、發情期、發情后期和間休期。發情前期持續半天左右,陰門粘膜呈粉紅色或紅色,濕潤而松弛,易拔開,此期雌、雄鼠愿意接近,雌鼠往往圍繞著雄鼠轉。發情期陰門進一步充血,呈暗紅色,陰蒂呈深紅色或紫紅色,此期雌鼠活動頻率,常常翹尾,很容易交配。雌鼠發情期一般出現在黃昏,如果人工控制光照,變黑暗后2~3小時即可發情。發情后期雌鼠的陰門和陰蒂充血、腫脹很快消失,雌鼠不再翹尾,雌、雄經常發生咬架。間休期陰道口略微開口或封閉,陰門變枯燥、蒼白,此期雌鼠變得很兇。黃昏至晚10時進行交配受孕率高。
黑線倉鼠的妊娠期為20~21天,平均20天14小。哺乳期21天。產仔雌雄比例為47.4:52.6。初生仔鼠重1.5~2.5克,成年鼠達30~40克,初生仔數無毛、閉眼,3~4日齡長被毛。7日齡全身蒙上被毛,10~14日齡睜眼、有聽覺。1月齡雄鼠睪丸從腹腔降至陰囊。黑線倉鼠壽命為2~2.5年。
黑線倉鼠的生物學特性
黑線倉鼠俗稱花背倉鼠、紋背倉鼠、小腮鼠等,為嚙齒目倉鼠科倉鼠屬的一種害鼠,是該區農田害鼠的優勢種,占農田鼠總量的54.2%。
1.形態特征
黑線倉鼠體長一般在80~110mm,尾短,約為體長的1/4,尾兩色;耳圓且短,端部有白緣;吻鈍,口腔內有發達的頰囊;由頭、體背至尾背及頰部、體側和四肢背面的毛色均為黃褐色或灰褐色;背中央有1條黑色或暗褐色的縱紋。
2. 棲息地及洞穴結構
黑線倉鼠主要棲息在野外,一般不遷入農家,多活動于耕地內和路旁、荒灘地等處,其洞穴多建在高出水面的田埂、溝沿和垅背上。臨時洞穴結構簡單,只有1個洞口,1個巢室,無倉庫和廁所,洞道較短;長居洞結構復雜,有2~5個洞口,洞道多,內有1~2個盤狀巢室,巢室一般在洞道分支的下段中間處,距貯糧室和廁所較近,巢室內有作物葉子、雞毛、羽毛等,洞內有3~4處糧倉,1~2處廁所。洞道長短、巢室大小及距地面的垂直深度隨季節變化而不同,一般冬季較深,其它季節較淺。
3.生活習性
該鼠住、食、便處從不混用,具有按食物種類分藏的習性,一般一個洞穴內只有1只成體鼠,幼鼠和亞成體鼠與母鼠分居,在距母巢35~100m處建筑洞穴。母鼠與幼鼠在同一領域內呈圓形分布,在其領域內幾乎沒有其它鼠類建筑洞穴,但允許在其范圍內繞行活動。雌雄比1∶3.7。黑線倉鼠可在距離洞穴80~200m的范圍內活動,但以80~150m范圍內活動最頻繁,雨后較晴天活動頻繁,冬季活動范圍小,主要依靠存糧為生。5~6月和10~11月為數量高峰期,不冬眠。該鼠食性雜,以小麥、玉米、豆類等作物的種子為主要食料,占食料的60%以上,雜草籽次之,占20%,還取食少量昆蟲和植物莖、葉、根等。
總結概述:
別名:中國地鼠
晝伏夜行,善于筑巢,行動不敏捷,運動時腹部著地,當受到外界刺激而興奮時發出激烈的叫聲。雌鼠力氣比雄鼠大,而且好斗,常主動攻擊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