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狐貍犬奶黃色與純白搭配的蓬松被毛、杏仁形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雪地里一閃而過的小狐貍,探出頭對著來人保持著好奇的觀望。狐貍犬可分為芬蘭狐貍犬和日本狐貍犬,后者是由前者改良而成,體形較小、毛色較淺,而國內目前可見的狐貍犬大多從日本引進。
日本狐貍犬資料
體形:小型犬
身高:25~35厘米
體重:11~13千克
原產地:日本
歷史:起源于19世紀,1991年AKC正式認可芬蘭狐貍犬犬種標準。
用途:看門犬、玩賞犬
性格:活潑,略顯神經質
起源與特色
狐貍犬起源自19世紀的芬蘭,推估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古老犬種和北極地區的雪橇犬混種繁衍而來的,因為其機靈活潑的個性,多被訓練為獵鳥或小動物的獵犬,但也一度大量與其他犬種交叉配種,而使得原生犬種幾乎絕跡。直到來自赫爾辛基的兩個獵人在北方樹林深處發現了純種的狐貍犬,才再次讓狐貍犬受到重視,1897年被正式命名為芬蘭狐貍犬,而后遠傳西歐和美國等地。
“Spitz”是德語,為“尖銳之物”的意思,由此可知其外形特征,狐貍犬的鼻頭和耳朵都是尖尖的。狐貍犬目前主要可分為芬蘭狐貍犬和日本狐貍犬兩種,后者是由前者改良而成,體形較小且毛色較淺,而國內目前可見的狐貍犬大多都是從日本引進的。
芬蘭狐貍犬的毛色較深,長短毛交雜著紅褐色和淡黃色,使其整體的顏色呈淡淡的咖啡色,但毛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變深。相比于此,于1924年和日本國內犬種改良出的日本狐貍犬多以白色為主,體形嬌小,仍然保持原本方正的比例和卷曲豐厚的尾巴飾毛,故也被昵稱為“絨毛狗”。日本曾一度非常流行飼養日本狐貍犬。
性格與相處
或許是遺傳了日本犬忠心顧家的血統,日本狐貍犬的警覺性較高,對于陌生人會提高戒心,能夠協助飼主擔任守衛和看護的工作。日本狐貍犬雖對飼主很忠實,但因生性猜疑,喜歡吠叫,所以在日本培育
時多承擔守衛的工作,據說在20世紀40年代,曾形成飼養的風潮,但后來因為其喜愛吠叫,所以漸漸不再受關注,后來經過改良后,成為較不愛吠叫的犬種。
因為它雪白如小狐貍的模樣,不少日本貴婦將它寵溺為玩貫用的陪伴犬,但可別小看它強健的后肢和與生俱來就懂得的蹬躍式的跑法,跑起來的速度足可與一般大型犬相比。
日本狐貍犬的個性活潑開朗、膽大心細,對新鮮的事物雖很有嘗試的勇氣,但卻懂得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例如,散步時如果碰到深深淺淺的水洼,它們會輕巧地利用它們特有的跳躍式跑法,來避過每個可能會滑倒的水洼,非常機靈聰明。
日本狐貍犬與芬蘭狐貍犬的特征差異
犬種 |
日本狐貍犬 |
芬蘭狐貍犬 |
原產地 |
日本 |
芬蘭 |
體形 |
身高25~35厘米,體重11~13千克 |
身高44~50厘米,體重15~20千克 |
特征 |
眼睛大,耳朵直立且呈三角形,細小的鼻子,嘴尖,牙齒呈剪合式嚙合,頸部有豐厚的毛,足圓,趾間有豐滿的飾毛,尾巴有豐厚的毛卷至背部 |
被毛觸感柔軟,肩部外層毛較長且粗,羽狀尾圍繞臀部向前卷曲,強壯有力的前肢,體形方正,長寬比例為1:1 |
功用 |
看門犬,玩賞犬 |
狩獵犬、看門犬 |
毛色 |
以純白色為主 |
黃褐色 |
選購要點
應選擇被毛濃密、毛質細密柔軟,耳朵豎立,眼睛明亮有神,尾卷曲至背,飾毛豐滿,頭蓋宜平,口吻尖,四肢強勁有力,毛色純白的犬。
短尾、被毛卷縮,毛色非白色,鼻,眼緣及口唇缺乏黑色素,眼睛色淺淡。被毛混生,雙耳不豎立,兩側隱睪者均不應選擇。
耳部:耳為小三角形的直立耳,被短的被毛遮蓋。
眼睛:眼睛圓大而略呈三角形,色黑,眼緣黑色。
頸部:頸長適中,有豐滿的襞襟毛。
軀干:體長稍大于體高,胸部寬深適度,肋骨彎曲度好。背部平直,腰部寬,腹上收。
四肢:前肢直,肘部近于胸底;后肢大腿寬闊而肌肉豐滿,跗關節彎曲適度;腳圓,緊湊,貓型趾,趾間飾毛豐富。
尾部:尾為覆蓋長飾毛的卷尾,始終卷曲于背上;尾根高。
被毛:被毛細密柔軟。
毛色:以明亮的純白色為主。
忌選
短尾、被毛卷縮,毛色非白色,鼻,眼緣及口唇缺乏黑色素,眼睛色淺淡。被毛混生,雙耳不豎立,兩側隱睪者均不應選擇。
飼養與照顧
日本狐貍犬體形小,容易飼養,因其是來自氣候寒冷的狐貍犬種,飼主要每天替它梳理毛發,協助淘汰已經脫落的毛發,以免家中處處飄揚狐貍犬的毛發,也才能幫它維持一身蓬松毛茸茸的白毛。
此外,因為其臉部極易弄臟,所以需勤加清潔,才能維持狐貍犬嬌美靈巧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