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牧羊犬一身柔順的毛,看起來憨厚、傻乎乎的大塊頭,混在羊群中讓人分不出哪只是羊,哪只是狗。靜止不動時是孩子最喜歡的大玩偶,成熟穩重且帶點君子風范,這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古代牧羊犬資料
體形:大型犬
身高:56~61厘米
體重:25~35千克
原產地:英國
歷史:起源于19世紀,1888年AKC正式認可此犬種。
用途:牧羊
性格:溫和、活潑
起源與特色
古代牧羊犬是在19世紀才出現的犬種,由繁殖犬種的商人培育出,是來自于歐洲大陸的牧羊犬種。追溯古代牧羊犬的血統,其實并沒有定論。根據推論,可能是包加馬斯卡犬、伯瑞犬或蘇俄歐加卡犬等混種而成。原來被當做看門犬或拉豐犬使用,后來因其個性溫馴及聰明伶俐可訓練的性格,漸漸成了牧羊人的好幫手。
古代牧羊犬體形龐大,加上厚重的被毛,讓它們看起來更加壯碩。動作不算敏捷,讓人猜不透,以它的行動速度怎么可以牧羊呢?原來是一身長毛讓它們可以輕易地躲在羊群之中,除負責趕羊之外,還可以嚇跑來侵襲的狼群。因為其性格溫馴,除了牧羊之外,還可幫農夫照看小孩。
它們的被毛濃密而長,前半部為白色,幾乎蓋住整個臉,后半部為藍灰色。底層軟毛可防水,外層粗毛則有保護作用,所以若不仔細梳理,就會像個臟拖把。眼睛大部分呈藍色或棕色,尾巴則蓬松不卷曲。有的天生沒有尾巴,有的則是被飼主截斷。
小時候的古代牧羊犬毛色黑白分明,遠遠看去有點像熊貓。隨著年齡增長,毛色會漸漸槌色,從剛出生的黑白色轉為灰白色。
性格與相處
古代牧羊犬看起來憨厚溫馴,活像個毛茸茸的大白熊,給人一種強烈的親近感,怕大狗的小孩也很難抗拒它們的魅力。它們的個性穩重溫和,體形雖大,但不至于太過于撒野:叫聲驚人,卻不太隨便吠叫,所以很適合飼養在住宅區里。
此外,古代牧羊犬不會耍脾氣,而且它們相當合群,與人或其他犬種都能夠和平共處,也相當樂意與小朋友及小狗狗玩耍,國外甚至有人將它們訓練成嬰兒保姆。
古代牧羊犬在年紀較輕時,會出現一段短暫的破壞期。在兩歲過后,個性會漸趨穩定,如果能夠度過兩歲前的這段破壞期,那古代牧羊犬將是不可多得的居家良伴。
選購要點
英國古代牧羊犬屬于中大型犬,想做它的主人,應先確認當地的養犬法規是否允許。
外形強壯、側面呈近似正方形,擁有覆蓋面積大、豐厚而有質感的被毛、自如的長腿;強健的體格結構能作出極具表現力的肢體動作;其自然輪廓不應被人為修剪所破壞。
頭與身體的比例協調;顱部容積大、呈方形,在眼部上方成良好的眉弓,界限清楚。
眼睛分置合理;暗色或黑色眼睛為佳,一只為黑色一只為藍色也被接受;淡色的眼睛不受歡迎;眼緣部有色素沉著者為佳。
耳朵小、平貼于頭部兩側,觸摸時不冷不熱,耳內無耳垢,無臭味。
前肢:前腿很直,骨骼飽滿,有力的支撐著身體;肘部貼近于胸;肩部應位置靠后,在鬈甲前的部分略窄;負載肩不受歡迎;站立時鬈甲應低于腰部。
后肢:臀部發達,寬闊而有輕微的拱線,肌肉豐滿而渾圓;股部發達,跗關節位置低,從后部看跗關節部應直,不能使足部呈現任何的內翻或外翻。
被毛豐富、粗質手感,不是直的,但是蓬松且不卷曲;下毛防水;頭顱部亦分布有豐富的毛發,耳部適當地覆蓋,頸部覆蓋良好,前肢整個覆蓋良好,后肢被毛較身體其余部分更豐厚;毛質、豐富程度應該比長度更受重視。
顏色:任何狼灰、煙灰或藍色都可以;身體和后肢的本色上可以有白色“短襪”;本色上的白色斑塊不受鼓勵;頭部、頸部、前肢已吉胸腹聯合部可以是白色或帶斑點;任何棕、褐色判為不良。
飼養與照顧
古代牧羊犬的被毛又厚又長,得花時間整理,包括經常梳毛、清洗和適時的修剪。因為它們特別怕熱,夏天時最好能在清晨太陽還沒出來或傍晚過后再帶出門散步。居住環境要能通風散熱,并提供充足的飲水,避免狗狗中暑。
古代牧羊犬的眼睛怕光,雖然它的眼睛經常被毛遮蓋住,但只需適當修剪即可,不要幫它們刻意綁起來,那樣反而會讓它們的眼睛直接受到光的刺激,感到不舒服。
它們不需要大量的運動,每天只需抽出半小時的時間陪它散步,再抽出10分鐘幫狗狗梳毛,陪它們玩玩簡單的游戲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