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緬因貓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1850年,當時的緬因州貿易繁盛,世界各地船只云集此港,各種貓種也隨之 帶到此地。在這些貓種混種交配中, 最能適應緬因州的嚴寒氣候,以及適宜于當地人們生活習性的長毛品種得以生存成為今日緬因貓的祖先。 緬因貓也由此而具有頑強勇敢,克服惡劣氣候能力強,毛厚而長的特征。
另一種說法是緬因貓的血統是由美國農場貓咪所繁衍而來,是早期安哥拉貓與非純種短毛貓雜交的品種,以由于深受北美嚴厲大自然的影響,形成緬因貓魁梧堅忍的天性,因為農場貓咪身負驅除鼠害的重要工作,因而練就了一身驅除老鼠的高強武功并磨煉出強健的骨骼和肌肉。
緬因貓第一次出現于貓展是在1895年的紐約。當時,緬因貓初次登臺做了一次漂亮的演出,一舉奪標而名噪貓界,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不過后來,聲勢漸落在
波斯貓及暹邏貓等外國貓之后,緬因貓的人緣開始逐漸下滑。第二次再度展露頭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尤其是60年代,貓迷們還成立緬因貓繁殖者協會及愛貓同好會,到現在為止都還是很受貓迷們的喜愛。在北美,緬因貓因為聰明乖巧,而且棕色虎斑顏色的緬因貓尾巴和北美著名的浣熊尾巴相似,所以又被稱為“緬因浣熊貓”,在貓展中,受喜愛的程度僅次于長毛的波斯貓。
原產地
原產地:美國
英文名:Maine Coon
性格
性情溫順,對人親近,是良好的寵物。然而,它和多數長毛貓不同,不適宜住在公寓的人喂養,因為這種貓需要寬敞的地方,喜歡進入花園或院子活動。睡覺的習慣很特別,喜歡睡在最偏僻古怪的地方。有人提出一種理論來解釋這種習性,說它的祖先農場貓習慣睡在高低不平的地方。緬因貓另一不同尋常的特點使它能發出像小鳥般唧唧的輕叫聲,非常動聽。
CFA標準
體 形
中至大的身型,強壯,胸部寬,雌貓一般比雄貓細小
頭 部
頭大而呈楔形
耳 朵
大而尖,耳毛發達
眼 睛
眼睛大,眼角稍吊,為綠色、金黃色或古銅色
鼻 子
鼻子中等長度
下 巴
下巴強壯結實,與上唇及鼻子成一直線,側面看去,下巴的輪廓幾近正角
四 肢
長度中等
足 掌
腳爪大而圓
尾 巴
尾長,尾毛飄垂
披 毛
被毛濃密蓬松,前胸的毛幾乎都是短毛,而背后和腹部的毛卻很長
毛 色
有各種毛色和花式。
總結概述:
別名:緬因庫恩貓
性情溫順,對人親近,是良好的寵物。然而,它和多數長毛貓不同,不適宜住在公寓的人喂養,因為這種貓需要寬敞的地方,喜歡進入花園或院子活動。